勃利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了闪耀世界之巅记龙江楷模七台河短道 [复制链接]

1#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

□本报记者赵宇清

近日,第十届“龙江楷模”发布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七台河短道速滑教练员群体被授予“龙江楷模”称号。北京冬奥会后,人们总是在问,七台河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北方小城何以会成为奥运冠军之城?何以会擎起中国短道速滑奖牌的“半壁江山”?站在聚光灯下的教练员们就是答案,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耕耘铸就了短道速滑坚实的“基座”,托起了“金字塔尖”的荣耀。

做短道速滑的探路者

接过获奖证书那一刻,七台河短道速滑教练员们不约而同想起了他们共同的恩师、冠军城市奠基人——孟庆余教练。

年,18岁的孟庆余到七台河当上了一名矿工。年,这位年轻的矿工代表七台河参加地区性冰上运动会,获得了速滑男子米、米和米三项冠军。

比赛之后,孟庆余受当时的七台河市体工队之邀,成了一名滑冰教练,也由此开启了一座城市逐梦冠军的征程。

年,孟庆余的学生张杰参加全国青少年速滑锦标赛,一人独得5枚金牌,七台河冰上运动渐渐名声鹊起。

但这个时候,孟庆余看好了刚刚兴起的短道速滑项目,认为这个项目是七台河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明明在大道项目中取得了成绩,为啥要兼项训练并不熟悉的短道项目?那时的张杰并不理解孟老师的决定。但孟老师给出了不容辩驳的理由:一是大道场地稀缺,队员训练受限;二是短道是新兴项目,赶超相对容易。彼时,14岁的张杰并不知道,短道速滑运动不仅会成为她一生的事业,而且还会载入一座城市的史册。

年,张杰和队友在世界大冬会夺冠,成为七台河首位世界冠军;

年,美国盐湖城,杨扬闪电般冲过终点,中国冬奥首金诞生;

年,意大利都灵,王濛夺金,开启“濛时代”,4年之后,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独得三金;

年中国北京,范可新与队友默契配合,为中国队拿到了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

多年以后教练员赵小兵依然记得,孟老师当年带领他们训练时经常喊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那时还是小女孩的她对这口号十分怀疑:“孟老师,滑冰就能走向世界?”令她没想到的是,孟老师对此深信不疑,并且用自己的一生将它变成了现实。而今天的她,也在继续做着同样的事。

做无悔的奉献者

孟庆余不仅是短道速滑运动的探路者,而且是七台河冰上运动的拓荒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七台河还没室内冰场。孟庆余要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冬夜,凌晨两点起床去浇冰。铁桶里的水时常溅出来打湿了衣裤,身上的衣服冻得梆硬,手套里的手冻得生疼。顶着寒风,摸黑起来扫冰、浇冰的日子,孟庆余过了几十年。

没有室内冰场的日子,为让队员能及时参加训练,孟庆余时常带着孩子们到哈尔滨跟在其他地市队伍后面“蹭冰”。年8月2日上午,为了赶上好不容易安排上的10点黄金时段的“冰点”,孟庆余凌晨开车出发,从七台河赶往哈尔滨,途中不幸因车祸离世。

孟庆余省吃俭用到了惊人的地步,他的钱不是给队员买了冰刀,就是买了肉和水果给队员补充营养。孟庆余去世后,人们打开了他的柜子,里面除了几双破损的冰刀鞋、修鞋工具、一本备课笔记,就只有一叠队员们给孟教练打下的欠条……

孟庆余的学生赵小兵已在七台河当了33年短道速滑教练员,这期间她数次放弃了去黑龙江省队执教的机会,一直坚持为5岁到10岁基础班的孩子做启蒙教练。做教练的日子很苦,去乡下选材,她被狗咬过;凌晨浇冰,她被黑夜里的人影吓哭过,但是一想到孟老师,赵小兵就觉得所有的委屈和困难都可以挺过去。

至今赵小兵还记得孟老师带他们去山上骑行训练时说过的话:“我们战胜的不是这座山,而是战胜了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做北归的逆行者

年,张杰与丈夫董延海接到家乡的邀请后,从上海回到七台河执教。张杰迅速建立了一支由26名残障儿童组成的特奥短道速滑队,这支队伍目前已在第11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上斩获了短道速滑项目4金2银,在第15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夺得了速度轮滑项目3金1银1铜。

目前,张杰又依托七台河职业技师学院,创立了培养短道速滑教练员的张杰冰上运动学校,组建了培养输送顶尖运动员的短道速滑训练中心,创办了培育未来短道速滑新生力量的短道速滑幼儿班。

董延海则针对短道速滑招生难、选材难问题,大胆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七台河市的各小学为依托,推动创建了7所“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特色学校”。

张杰、董延海之后,越来越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返乡执教。年,张利增与妻子朱娇野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卖掉了上海的房子返乡执教。目前,张利增培养的运动员已向国家队、黑龙江省队、省体校跨级和直接输送42人,向外省交流输送4人;获得亚洲级金牌4枚、国家级金牌43枚、省级金牌枚。

李国锋年从省队退役时,正是北冰南展最火热的时期,他放弃了杭州有编制、能分房的高收入工作,毅然回到七台河执教。他只有一个想法,培养更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让这座奥运冠军之城长盛不衰。

曾经获得过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冠军的季雪,年从省队退役后,教练给她推荐了一份北京的工作,月薪两万以上。但是,当董延海找她回乡执教时,她甚至连待遇都没问就直接答应了,因为她的家在七台河,短道速滑的根也在七台河。

做未来冠军的启蒙者

北京冬奥会后,越来越多热爱滑冰的孩子来到奥运冠军之城七台河追梦。张利增担任主教练的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重点班,已招入了17名来自河北沧州、山东青岛、青海西宁、辽宁阜新等地的小运动员。

在备战北京冬奥会的日子里,张利增担任了国家队教练员和国内技术官员。在此期间,他记录了大量训练笔记和训练心得。“我是一名基层教练员,带的都是青少年。在国家队,我接触到了最顶尖的运动员、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我打算接下来将国家队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训练中,这样可以帮孩子们实现从七台河市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的无缝衔接。”张利增告诉记者。

再过8个月,赵小兵就退休了。从教33年间,她培养了冬奥冠军孙琳琳、世界冠军王伟和李红爽、青奥会冠军徐爱丽、亚洲锦标赛冠军张绍阳等余名优秀运动员。本来可以功成身退的她并没放慢自己的脚步,在她的推动下,勃利县5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揭牌开课,填补了七台河县城和乡镇没有短道速滑特色校的空白。

“我想抓紧这段时间,为县乡的短道速滑特色校打好基础。基础打得牢,这项事业才能一直做下去。我从站上冰场的那一天,就从未离开过,总想为这份事业留下些什么。”对于深爱的冰场,赵小兵有着无限的眷恋。

截至目前,七台河共有16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组建了20支短道速滑训练队,拥有短道速滑教练员33人,在训运动员人,注册运动员人,被授予“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是中国短道速滑项目后备人才储备最充裕的城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