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马彦文刘德树燕洪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北。在白山黑水之间,从城镇到农村,每个地方都爆发出反抗日寇的怒吼。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山林队等各种抗日武装蜂起,他们大多采取游击战术给予日军不断打击,但自发的、松散的抗日武装并不能真正达到打击日军的理想效果,一贯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在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后来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队伍。其实,不仅仅是当地的东北同胞,有许许多多的外乡人,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前线,在东北大地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中的无数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值得著书立传并永远铭记,其中优秀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领袖刘曙华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一位烈士。
刘曙华,化名老曹,别名李明学,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普利门外农民家庭。刘曙华早年就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在苏联海参崴列宁主义学校学习。年回国后,历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吉东省委委员、省执委委员等职。年8月22日被叛徒杀害于勃利县通天沟,时年26岁。年4月,刘曙华满怀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激情,从苏联海参崴列宁主义学校毕业回国,被中共吉林特委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直至同年8月被捕。任县委书记期间,刘曙华以山东逃荒难民的身份,靠在哈达河二段帮人种地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他经常活动在哈达河、兴隆沟、半截河子、平阳镇一带,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经过三四个月的工作,很快就在这一带组织起抗日会,会员发展到60余人,党团员发展到30多人,为进一步开展反日工作打下了基础。抗日会在刘曙华的领导下,掩护和发展党组织、扩大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由哈达河扩大到哈达岗、柞木台子、西大林子、杨树河子、杨岗,并在杨岗沟设秘密基地。抗日会还协助中国共产党推行武装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抗日会按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开展对义勇军、山林队、伪军头领、士兵及地主、豪绅的统战工作,年10月抗日会收编一支30多人的山林队。年初,抗日会联合青沟岭一带山林队阻止日军向外地运输木材,抗日会员深入伪军中组织哗变。不仅如此,刘曙华领导抗日会积极配合抗日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年5月,抗日会员锯断日军电话线杆7根,致使日军通讯联络中断。抗日会员多次破坏日军修筑铁路的测量标志,使其筑路工作延期。党员抗日会员金百万深入马鞍山大排会,发展抗日会员,夺取大排会步枪14支。
年8月的一天,刘曙华在哈达河二段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县委妇女干部田仲樵,向她要反日会员登记表。当他拿到登记表正要离开时,遇上了伪军大搜查。他怕被敌人搜去登记表,急忙钻进附近的草丛中,把登记表分几处埋了起来。不料被敌人发现,搜出了部分登记表,刘曙华被捕了。敌人认为他是个重要的政治犯,先把他关押在哈达河伪军守备队,3天后,又押送到梨树镇宪兵队。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问,他假称自己是上海武卫会派来做反日工作的。敌人按照登记表逮捕了反日会员李贵等7人,并把他们带到审问室与刘曙华对证口供。
狡猾的敌人企图用这个办法,将反日会员一网打尽。但刘曙华只承认反日会员登记表是他自己偷着搞出来的,没有告诉李贵等人,与他们毫无关系。敌人没有抓到证据,恼羞成怒,对刘曙华施用了各种酷刑,并把他的门牙打掉,刘曙华几次昏死过去,但回答敌人的始终是那句话:“我是反日的,因为我有中国人的良心,登记表和别人无关。”刘曙华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和牺牲精神。由于他的掩护,保全了密山县党组织和抗日会,敌人什么也没捞到,只好放了李贵等7名反日会员。敌人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们对刘曙华假释放,把他安排在旅店里治伤,暗中派特务监视,妄图利用他,破坏密山党和反日组织。中共穆棱县委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营救。以伪屯长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五军副官长冯丕让,秘密将他营救出来,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被敌人关押了5个月的刘曙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
敌人的严刑拷打,摧残了刘曙华的身体,组织上安排他到林口县党员杜继臣家里养伤。他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向组织要求工作。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决定让他暂时随同五军北征先遣队活动。一天,队伍活动到林口县麻山时,与三四十名伪军相遇,敌我双方展开了激战。
刘曙华和二连李连长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先遣队安全地撤了出来。在这次战斗中,刘曙华腿部负了重伤。于是他又到杜继臣家里养伤。杜继臣兄弟二人每天白天把他藏到南山坡的一处地窝棚里,夜晚人静时再偷偷背着回家,上药治疗。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他的伤很快痊愈了。
年3月,刘曙华同志伤愈后,中共吉东特委决定让他代理穆棱县委书记。在东北一年多的实际工作中,刘曙华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认识到不但要积极开展反日宣传工作,更要组织起强大的抗日武装,只有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才能赢得抗日斗争的胜利。因此,他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到抗日部队去工作的要求。年7月,经吉东党组织和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同意,刘曙华担任了抗联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是战斗在吉东地区抗联各军的骨干,它是由周保中亲自创建、领导发展壮大起来的。年4月,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周保中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去吉东地区从事组织、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工作。7月,任国民救国军前方总指挥部总参议及参谋长,参与指挥了两次攻克安图县城、三打宁安等战斗。年3月,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年2月10日,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兼党委书记。年2月,在周保中的领导下,根据魏拯民传达的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中共代表团指示及《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精神,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
年2月初,抗日联军第五军根据吉东特委的指示,二师四、五团长在师长傅显明率领下,到穆棱县以后分别继续向前移动。3月,傅显明率一部分军队向密山县行进时,因地理和群众关系不熟,在密山县黄泥河子被敌人包围,在战斗中,师长傅显明和数名战士牺牲。傅显明牺牲后,王光宇任师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二师在王光宇、刘曙华带领下继续前进,并在随后的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击毙上百名日伪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后来由于形势恶化,二师迅速向道北转移。
年9月以后,武装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中东铁路以北。刘曙华和师长王光宇一起,为建设这支部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热情地向二师干部、战士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的道理,教唱革命歌曲,使二师的政治工作开展得十分活跃。刘曙华待人诚恳,关心爱护士兵,善于团结战士,处处吃苦在前。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而且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因而他很快成为一名深受指战员爱戴的政治工作干部。
刘曙华不但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而且也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者。年8月,敌军70余人乘坐4辆汽车,押着20辆大车的军用物资经过林口县二道沟子。我军得到这一消息后,刘曙华带领二师部分战士在敌人必经的公路上设伏。傍晚,敌人车队进入埋伏圈时,刘曙华一声令下,战士们集中火力消灭了4辆汽车上的敌人,紧接着又截击了敌人用于押运物资的20辆大车。敌人被抗联战士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防备,不知所措,四处逃散。这次战斗打得既迅速又漂亮,消灭了20余名敌人,缴获了敌人押送的全部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战斗的胜利,不仅改善了二师的装备,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
随后不久,我党为了加强对八军的领导,把它改造成革命的抗日武装,特为八军配备了一批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干部,并决定刘曙华到八军任政治部主任。
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是在由谢文东(年3月叛变投敌)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基础上,在抗联三军、五军的帮助下,年秋被改编成的中共领导的一支东北抗日联军队伍。这支改编的部队成份很复杂,特别是上层领导者多系地主、官僚和旧军官出身,他们是在群众抗日浪潮推动下被迫参加抗日的。基层军官和战士中,农民出身的占三分之二,由其他山林队改编的占三分之一。因此思想上极其混乱,特别是流寇思想和军阀思想对这支部队影响很大。而我党的领导地位在八军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上当时经济条件恶劣,日伪军又不断发动“围剿”,整个部队极不巩固。所以刘曙华在这时接受中共中央任命,到八军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派中共党员到八军担任师团两级政治部主任。
刘曙华肩负着党交给的重任,满怀信心地来到八军。他仔细地分析了八军的状况,同党派来的其他干部一道,为改造这支部队做了大量工作。谢文东领导的民众救国军,在五军党委的直接指导下,在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刘曙华的具体帮助下,于年9月18日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谢文东,副军长滕松柏,政治部主任刘曙华,参谋长于光世。
几个月后,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党的威信提高了,党的力量加强了,发展了30余名党员,成立了3个党支部。他们积极宣传党的《八一宣言》,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参加抗日,向干部战士和附近地区的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罪行,使抗联八军得到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3个师发展到6个师,部队从人猛增到人。同时为了加强对八军的的改造和领导,加强部队的战斗力、整顿了队伍,在刘曙华的主持下于年成立了教导大队,下辖两个中队,教导队由各部队中选调出来的一批骨干组成,后来由于部队发展较快,又把之前成立的青年义勇军合并入抗联八军教导队。
该队一直是在刘曙华领导下活动,年底,刘曙华离开军部去各师整编部队,该队由于光世参谋长负责。在他们的领导与培训下,为抗日联军各部队输送了一批基层骨干,对加强部队的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刘曙华和五军军长周保中在加强八军军队建设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军队团结的巩固。自抗联八军成立以来,八军副军长滕松柏对我党一直抱有抵触情绪,表现很不好。年初,因对抽调他的人员组织教导队有意见,便提出辞职,要求退出抗日阵营。为了维护和稳定当时抗联八军内部的团结和军心,一方面周保中指示刘曙华:“请你向谢文东建议,应对滕保持相当态度,应当要挽留他。若挽留无效时,应估计到滕副军长尔后之行动,是否有利于抗联八军发展和前途,必须进行适当处理。”另一方面,周保中又亲自写信给滕松柏,劝慰他不要辞职。由于周保中和刘曙华从抗联八军的团结和巩固出发,对滕松柏这样有影响的人物,采取了比较稳妥的斗争策略,致使滕松柏没有离开八军,平息了这场风波。
在八军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指挥下,他们建立了游击根据地,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并经常同抗联三军、五军密切配合,不断地打击和消灭敌人。
年3月10日,吉东党组织在依兰县城四道河子(现为林口县)张家大房山召开扩大会议。在原道南特委、道北特委和下江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委员由周保中(组织)、王光宇(宣传)、王润成、刘曙华、关书范、陈翰章、张中华等,同时刘曙华当选为省委执委成员。
不久,由于斗争的需要,东北抗联三、四、五、六、八军召开了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哈东联军办事总处,推选刘曙华为负责人,确定了哈东联军办事总处的任务,主要是协调各军联系,统筹解决联军的粮食、衣服等物资和征收地、马捐税。在刘曙华领导下,他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为抗日联军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年,随着敌人大肆推行“归屯并户”政策,广建“集团部落”及军事上的“大讨伐”,广大抗联指战员急切地希望打一场漂亮仗,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夺取军械弹药、粮款等,解决我军的给养,痛击敌人,破坏敌伪机关,以显示东北抗联各军联合作战的威力,同时也扩大抗日联军在民众之间的影响。基于此,在“洼洪会议”上提出了攻打依兰县城计划。依兰县城北隔松花江与汤原、通河抗日游击区相望,南与方正、勃利等抗日游击区相连,是日伪军事重要据点和军事物资的集结地,当时城内外驻有日军人、伪军人。攻打依兰县城的战役充分体现了刘曙华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勇敢的大无畏精神。
3月19日,东北抗日联军三、四、五、八、九军各一部联合攻打依兰县城。刘曙华率八军教导队、段团、徐团余人参加了这次战斗。战斗打响后,英勇的抗联战士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攻进了依兰县城西北大街,封锁了西北炮台,攻打了县银行,击毙了日军指挥官井口,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这时,敌人纠集了各部力量,向依兰县城包围过来,形势不利于我军。为了保存部队的实力,抗联部队撤出了依兰县城。在这次战斗中,刘曙华担任了总稽査,他率领40多名稽查队员活捉了6名汉奸,没收了一部分敌伪财产。抗日联军的这次联合作战,虽然最后被迫撤出战斗,但扩大了抗联的影响,破坏了敌人春季大“讨伐”的计划。
进攻依兰县城的战斗是在敌人加紧进攻抗日联军,极力推行“集团部落”时展开的。此次战斗是抗联史上集合各军部队最多的一次联合战斗。此战虽未完全达到占领县城的预期目的,但取得了重要战果,在军事和政治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抗联各军攻打依兰县城的战斗表现出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年4月25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编辑、于巴黎印刷出版的《救国时报》对此次重大战役进行了报道,极大地扩大了抗联的政治影响,显示了抗日联军团结对敌、联合作战的能力,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忱。
刘曙华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出色,多次在紧要时刻积极对伪军做思想工作,稳定住了其思想,对局部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后,在群众抗日浪潮的影响下,伪军二十九团发生哗变,由团长赫奎武率领多人,携机枪22挺、大炮5门和各种新式步枪参加了抗日联军,被编为抗联第八军第七师,赫奎武任师长。这支哗变的队伍在依兰、勃利等地活动了两个多月,因斗争环境艰苦,加之敌人不断的政治诱降、军事进攻,使许多人发生了动摇。刘曙华及时深入到这个师,向干部战士做了细致的政织思想工作,因而,当赫奎武在叛逃时只拐走
了少数人员,二十九团的大多数官兵均自动留下来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年,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时期。伪军在三江地区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在政治上,搞所谓“治安肃正”,成立备安工作班,专门对抗联部队进行诱降;在军事上实行大“讨伐”,企图对抗联部队实行“聚而歼之”,以保住敌人侵华的大后方;在组织上疯狂地破坏我东北地下党组织;在经济上实行封锁政策,使我军的给养供应出现了极度的困难。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
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强的党组织没有停止活动。英勇的抗联战士忍饥受冻,转战在丛山密林、冰天雪地之中,经常与多于自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强敌进行殊死的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颂歌。但在艰苦的斗争中,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软骨头动摇退却了。原来就存在着动摇投降倾向,抱着政治野心和个人目的参加抗日的,这时又分裂出去投向敌人。特别是像八军这样一支改编的部队,情况就更加复杂,军中不断发生枪杀政治工作干部和叛变事件。在严酷的斗争面前,刘曙华毫不畏惧,他做好了为民族解放献出自己一切的思想准备,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一面在教导队积极地向战士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对部队的整顿,一面又积极地与各军联系,号召大家坚持抗日到底。
东北抗联第八军,在吉东党委的领导下,在军政治部主任刘曙华等政工人员的帮助与推动下,在整顿部队、发展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以谢文东为首的一些领导人,对我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所提的一些政策和要求,仍然是格格不入的。加之部队成分比较复杂,因此,抗日武装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先,他们只是破坏军队和党的纪律、不服从党的领导,可是到后来他们排斥党的领导,残害政工人员,为投向日军做准备。
年12月,抗联八军三师警卫连的少数叛变投敌分子,残忍地杀害了三师政治部主任金根。金根的不幸牺牲,引起了抗日联军指战员对叛变分子的极大愤慨。为了挽救这支部队,刘曙华根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的指示,决定离开八军军部,前去一、三、四、六师进行整编,率领他们参加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远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年春,刘曙华到达一师与四师的后方密营。在谢文东的指使下,一师师长秦秀权回到一师后方后,立即阻挠和破坏刘曙华组织的远征,在秦的直接破坏下,刘曙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当他在一师后方迎面碰到八军谢团长与王副官时,这两人立刻躲进道旁的密林中,不与相见;八军四师的齐红林,听说刘曙华来了,立刻离开,不知去向。
就抗联八军上层人物不执行上级指示,排斥党的领导问题,第二路军总指挥部于年6月1日,在宝清尖子山密营召开了专门会议。会上就八军在我党中的作用、干部及群众的基础、领导人物与系统的关系以及今后游击活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会议最后决定对八军上层人物采取抵制的办法,撤退全部政治工作人员,停止谢文东的党籍。
刘曙华离开总部不久,周保中接到三军金策来自勃利的信,报告了八军二师关文吉缴了三军四师保安连的武装,并以“红胡子绑票”、“扰乱民产”、“汉奸行为”等莫须有的罪名,枪杀了陈、单主任和尤副官等重要干部。金策认为,八军内部肯定有奸细在活动。周保中重新对八军进行分析,认为抵制的办法,撤退全部政治工作人员已经无济于事。于是,周保中于6月10日写信给刘曙华,对八军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
周保中提出挽救八军的决策,为时已晚。当这份信发出去不久,原由刘曙华创建的八军军部教导大队,于五道河子被警卫营缴械,于光世参谋长被谢文东杀害。我党控制的唯一的一支队伍也被彻底破坏了。在这种情况下,刘曙华于6月底从一师后方去勃利金沙河附近找八军三师,双方在勃利罗圈河附近相遇。从7月中旬开始,刘曙华带领八军三师全部人员参加二路军远征。一路上,不断地与日军作战,多次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由于他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得战士们的敬佩与拥护。
6月,刘曙华继续率领八军将士参加二路军远征,他和29名战士在桦川县七星砬子与八军三师师长王子孚率领的部队汇合。刘曙华发现了王子孚策动叛变的阴谋,同王子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利用各种机会向三师的干部战士宣传抗日,讲解我党的抗日政策。他说:“中国人不应甘做亡国奴,中华民族只有抗战到底才是出路。”叛徒王子孚认为刘曙华是他们投敌的障碍,就把他绑了起来,妄图胁迫他一起投降。途中刘曙华大骂其是民族的败类,大讲抗日救国的道理。8月22日,他们走到勃利县通天沟时,一些战士在他的感召下犹豫了,王子孚看到有投敌不成的趋势,就把刘曙华绑在大树上,惨无人道地割下了他的舌头。殷红的鲜血顺着他的嘴角淌了下来,染红了他的衣服。但他威武不屈,挺立在大树下,眼睛里依旧保留着最终胜利的信心。过了一会儿,他高昂着头,怒视着王子孚这个无耻的叛徒,表示他誓死不投降的决心。最后王子孚这个穷凶极恶的民族败类,竟用刀子一点一点地割下刘曙华的皮肉,直到把他割死,形状之惨,目不忍睹。
刘曙华就这样被叛徒杀害了。当这一噩耗传到他生前曾经战斗过的五军二师时,抗联战士悲痛万分,许多人为失去自己敬爱的政治部主任而失声痛哭。他们在四道河子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为刘曙华报仇雪恨。
解放后,党和人民抓住了当年杀害刘曙华、策动叛变的叛徒王子孚,处以枪决,民族的败类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刘曙华是吉东和松花江下游地区著名的抗日联军领导人之一,是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他为抗日联军五军和八军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那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的优秀品质,将为祖国人民世代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