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以来,七台河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精准推进。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年末,我市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水、电、路、网等突出短板全部补齐,实现“三通三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全部脱贫,整体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经济收入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省级贫困县勃利县于年9月宣告摘帽,提前完成中央提出的“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两个确保目标。牢牢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领导责任制,各级书记全部完成了遍访目标,有效保障各阶段、各领域任务目标的实现。市县区领导包扶到位,帮助贫困村解决了一系列发展难题。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五年来,累计投资.85万元,实施个村屯饮水改造和饮水提升工程,覆盖22.6万人,涉及贫困人口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饮用安全率达到%。
全部实现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五年来,农村四类重点户危房改造个,补贴.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个,补贴.04万元。
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各级教育部门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实现除身体原因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失学辍学,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实现符合条件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累计发放各项教育资助金.54万元、资助人次。雨露计划补贴人次、发放资金.3万元。
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精准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并兑现参保资助政策。全市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率%。为6万多人次贫困人口住院、门诊慢特病、门诊统筹、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费用1.1亿元。
产业扶贫全面提升“造血”功能。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万元,建成产业项目49个,带动贫困户户次。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年有户贫困户开展了种养项目。贫困村发展小微产业项目62个。初步形成了以光伏、畜牧扶贫产业园、寒地中草药扶贫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等大型扶贫产业项目为引领,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全面参与,贫困村以小微产业项目为依托,贫困户以庭院经济为补充的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格局,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增收措施全覆盖。
金融扶贫激活内生动能。做到了小额贷款应贷尽贷,进一步激发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5亿元,受益贫困户户。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了基础性扶贫小额人身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人,获得扶贫小额人身保险理赔金万元。
就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五年来,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20余次。年设置保洁环卫、防疫消杀等公益性、临时性岗位个,已安置贫困人口就业人,发放工资万元。培育扶贫龙头企业13户、扶贫车间16个,吸纳贫困劳动力人。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人数逐年增加,年外出务工人,同比去年增长38.2%,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扶贫,62位优秀企业家成为“名誉村主任”,百余户企业参与“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集中展销、专区、专馆等销售载体,全面推进消费扶贫月活动。连续3年举办“扶贫日”扶贫产品展销,累计销售余万元。建立扶贫专区5个、扶贫专馆1个,销售额余万元。29个扶贫产品均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上线下累计销售1.8亿元。
驻村帮扶助力贫困村全面发展。省市县三级精选名优秀干部人才,组建了40支驻村工作队。推进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每个村至少有一项扶贫产业,培育了东辉村蚯蚓鸡蛋、河口村煎饼、正阳村矿泉水等72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涌现出11名优秀第一书记,提拔重用脱贫攻坚实绩突出优秀扶贫干部人才98人。
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整村推进项目实现贫困村全部达到“三通三有”。建成个村卫生室,实现了乡有卫生院、行政村有卫生室和村医。新建学校21所,改扩建学校14所,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每个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室达到70平方米、活动广场0平方米以上,提升了乡村文化服务水平。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农村道路修建.7千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63座。(记者解洪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