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盘踞在我国南满铁路沿线的部队,突然向驻沈阳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对我国东北三省进行武装侵略。国民党政府驻沈阳及东北各地的十几万军队,在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下,撤出东北三省,不足2万人的日本军队,在短短四个多月就占领了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在此情况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和滞留在东北地区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如马占山、苏炳文、丁超、李杜、冯占海、唐聚伍、王德林、邓铁梅等部,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纷纷组成各种名义的抗日义勇军,展开对日作战,打击侵略者,很快就发展到30万人。这些武装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日军的打击下,至年大部溃散,余部有的继续坚持斗争,有的投降敌人。
一、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侵略的坚定立场。
同日,中共满洲省委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后的形势,作出《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接着,按照中共中央9月22日关于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的指示,召开了紧急会议,对于组织领导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和发动抗日武装斗争作了部署。
从年初开始,省委选派了一部分共产党员及大批革命知识青年到各抗日义勇军中去工作。同时,以较大力量组织领导城市的反日斗争和进行伪满军的策反工作,以部分力量深入农村,组织抗日游击队。
至年初,相继建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南满游击队、海龙游击队、东满游击队、宁安游击队、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随后又成立了饶河、珠河等游击队。此外,我党还掌握了由救国军王德林残部编成的抗日救国游击军、辽(宁)吉(林)边区军以及吉林反日工农义务队等部队。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打退了日伪军对南满、东满等游击区的多次进攻,攻占了东宁、安图等县城,进行了团山子、八棵树、马家火屯、东京城、二道河子和袭击杨本林子等上百次战斗,消灭日伪军数百人。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共满洲省委看不到当时民族矛盾突出的客观情况,不适时宜地提出与实行同关内各苏区一样的口号和政策,而没有集中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对不接受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又没有采取争取、团结的正确政策。这样,党和游击队就未能得到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支持,游击战争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
二、我党领导下抗日武装的艰难生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消灭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巩固和加强其殖民统治,在频繁“讨伐”各游击武装的同时,于年3月9日,成立了以爱新觉罗·溥仪为“执政”的伪满洲国。此后,日本侵略军在伪“满洲国”设立了5个军管区,将伪满军队编成26个混成旅、7个骑兵旅、5个教导旅;还组建了“治安维持会”、“清乡委员会”,加紧推行“保甲制”、“连坐法”和“归屯并村”等措施,企图隔绝人民群众同抗日武装的联系,以配合其军事“讨伐”。
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1月26日指示精神,召开了扩大会议,检查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工作,作出《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会后,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按照省委部署,逐步改变某些“左”的政策,积极开展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团结和争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对敌,开始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我党领导的游击武装也得到了迅速扩大。在各抗日义勇军大部溃散后,我党领导的游击队成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成争的中坚力量。
南满地区:
南满游击队经过年夏季的作战,实力发展到将近人,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为师长兼政委,辖第一、第二两团。同年10月27日,独立师主力南渡辉发河后,攻占了柳河县重镇三源浦、金川县凉水河子。随后,又进行了进攻大兴川、八道江和破袭吉(林)海(龙)铁路等战斗。我军经过3个多月的战斗,打破了敌人的大“讨伐”,发展了磐石游击区,开辟了辉发河以南的广大新区。
年8月,独立师袭击山城镇,击毙日军大佐以下官兵28人。11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辖第一、第二师和1个教导团,共余人。此后,第一军采取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的战法,在桓仁、集(辑)安、临江以北地区不断地打击日伪军。
年8月20日,在柳河县黑石头附近伏击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毙伤俘敌7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步枪40多枝。战后,伪军50余人反正,加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
东满地区:
从年夏季开始,东满游击队先后进行了八道沟,东宁城战斗,歼日伪军多人。年2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朱镇任师长,王德泰任政委,辖4个团,共多人。同年夏,第二军独立师向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先后攻克汪清县大甸子、大沙河和安图县城,共歼敌约人。年春,我第二军独立师先在车厂子袭击日伪军“讨伐”队,后又进行了三岔口、哈尔巴岭车站战斗,共毙伤敌人余名。5月30日,独立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辖4个团,共多人。
第二军成立后,以一部兵力坚持原地斗争,主力分三路向濠江(今靖宇县)、宁安、穆棱和敦化方向活动,进行了老黑山、太平沟、青沟子等战斗,打通了同第一、第五军的联系,并与第五军一部相配合,攻克额穆县城。留在原游击区坚持斗争的部队,也积极活动,一度攻占安图城。
吉东之密山、勃利、穆棱地区:
年4月,抗日救国游击军军部率第二团等部,由东满经宁安地区开往密山。7月,在密山黄泥河子同第一团会合。不久,第二团及骑兵营共约人返回宁安;军部率第一团和游击支队共余人继续在密山、勃利地区活动。年秋,抗日救国游击军同密山游击队合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吴平任政委(未到职),辖1个师,共3个团,余人。
整编后,第四军在密山、勃利、秘棱边境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积极打击敌人。年春,先后攻占了依兰县阁凤楼,袭击了勃利县青山沟日军伐木场、土城子。经过这些战斗,第四军各团建立了骑兵队,其实力和活动区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饶河游击队也编为该军第四团,全军共余人。10月,第四军第二团在大罗勒密地区同第三军第一团会合。随后,第四军第二团曾联合依兰县土龙山民众自卫军谢文东部和自卫军李华堂部,先后攻占刁翎、林口镇,歼敌一部,缴获战马余匹。接着,以一部兵力化装成敌军,智取了二道河子伪军据点,缴轻机枪两挺,步枪余枝。年春,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
吉东之绥宁(绥芬河、宁安)地区:
年2月,周保中领导之辽吉边区军两个连在宁安县的平日坡同抗日自卫军和山林队会合,组成绥宁反日同盟军及绥宁反日同盟军办事处,周保中任办事处主任。接着,进行了平日坡、团山子、卧龙屯、石头河子、庙岭等战斗,共毙伤日伪军近百人,缴获各种武器百余件。随后,绥宁反日同盟军为打破日伪军进攻和“讨伐”,将部队化整为零,分为东、西两路开展游击活动,取得了大甸子、新官地、岔沟等战斗胜利,打破了日伪军秋冬季的两次“讨伐”。
年2月,绥宁反日同盟军和宁安反日游击队、抗日救国游击军第二团等部合编为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辖第一、第二师,共7个团,约人。后来在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损失较大。年1月全军进行整顿,总人数为余人。
吉东之虎林、饶河地区:
年6月组成的饶河游击队,至年10月发展到近人,建立了暴马顶子、大叶子沟、十八响、大佳河四个游击活动基地。
年1月,日军向虎林、饶河游击区进行“讨伐”。我饶河游击队先将敌人诱至大旺砬子附近山峦地带,然后以滑雪队为先头,突然出击,经一日激战,毙伤日军余人。2月10日,我游击队又夜袭了向暴马顶子进攻之伪满军,毙伤敌人60多名,粉碎了敌人的“讨伐”。5月初,我饶河游击队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四团,仍在虎林、饶河游击区独立活动。
北满之哈东地区:
年10月,中共珠河(今尚志)县委成立了一支50余人的珠河游击队。至年6月,先后进行了火烧沟、庙岭、三岔河等战斗,歼敌数百人。珠河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张寿(又名李兆麟)任总政委,辖3个总队,共余人,在哈尔滨以东的中东铁路两侧开展游击活动。
年秋,第三军经过整顿,扩编为6个团。接着,军部率第四、第五团东进到勃利地区。10月,同第一团会师后,首先取得了刁翎、八浪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与第四军第二团协同取得了大、小稗子沟战斗的胜利。
此后,两部共同活动于依兰、方正、通河地区。同年冬,第三军主力转到汤原地区,同汤原游击队会合,在汤旺河地区建立了后方基地。在我第三军主力东征期间,敌人加紧对我哈东游击区进行“讨伐”。同年11月,我第二团50余人,在五区春秋岭受到日军重重包围,经一日激战部队损失严重,团长王慧同、政委赵一曼(女)受伤被俘,后英勇就义。
北满之汤原、萝北地区:
年11月,汤原游击队重新成立,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下,活动于汤原、萝北(当时县治在今肇兴)一带,至年春,在汤原北部以太平川为中心的地区建立了游击活动基地,部队发展到余人,扩编为汤原游击总队。年1月,汤原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筏代理政治部主任,辖4个团,共余人。
从年夏到年冬这两年半中,中共满洲省委及其所属各级组织和游击武装,开始纠正了一些“左”的政策,开展了反日统一战线工作,使东北抗吕游击战争的规模迅速扩大,游击队发展成6个军、余人,为进一步开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示宣告撤销,各地抗日武装分由陆续成立的中共南满省委、北满临时省委和吉东省委领导。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
年1月下旬,活动在北满地区的抗日部队领导人在汤原县境内举行联席会议,根据党的“八一宣言”精神,决定成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临时政府,会后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后改为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为总司令。2月2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东北抗日部队领导人名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此后,东北地区的各抗日部队相继改编为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日益高涨。
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二师,共约0人。4月,第一军采取内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法,经过杜家店、本溪车站等战斗,打破了敌人的冬季大“讨伐”,扩大了游击区,全军又有较大发展,增编了第三师。
同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也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辖第一、第二、第三师,共0余人。
为打破日寇对游击区发动的大规模“讨伐”,我第二军以第二师北上宁安与第五军打通联系;主力从奶头山西进桦甸,4月进入敦化县境,在寒葱沟歼灭日伪军余人,乘胜攻克大莆柴河敌据点,接着折向南进,于5月攻克抚松县西岗屯和临江县西南岔两处伪军据点,随后即同第一军胜利会合。北上宁安的第二师同第五军会合后,主力协同第五军一部前往穆棱地区开展游击活动,一部返回汪清、珲春地区坚持斗争。
6月,中共东满、南满两特委和第一、第二军主要领导人在金川附近举行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正式组成中共南满省委,统一领导南满、东满的抗日斗争。会议选举魏拯民任书记,并决定抗联第一、第二军组成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
第二军各师依次改为第四、第五、第六师。同时决定:以一部分兵力远征热河、绥远地区,以求打通与关内红军和党中央的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原游击区坚持斗争,策应远征部队的行动;第五师仍在绥宁地区活动。
会后,杨靖宇即率第一军军部从金川地区出发,于6月下旬到达本溪县境同第一师会合,随即在赛马集伏击战斗中,毙伤俘日军顾问英俊及伪军头目邵本良以下余人。7月,第一师越过摩天岭西进,在辽阳地区受到敌人追堵,遂东返摩天岭,同尾追之日军激战终日,毙敌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名,但自己也伤亡很大,被迫返回宽甸地区休整。
年底,第一军又以第三师改组成骑兵部队再次西征,被阻于辽河东岸,遂返回清原。此后,第一军即停止执行西征任务。两次西征虽未达成预期目的,但却扩大了抗日联军的活动区域和政治影响。
第二军主力为掩护西征,首先袭击抚松县城,毙伤敌余名;接着,袭击扫荡河,歼灭伪军余名;活动于宁安一带的第五师联合第五军一部和部分抗日义勇军于9月中旬在代马沟伏击日军军用列车,毙伤日伪军余人,战马60余匹,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同年冬,日军在抚松县西岗包围了我第二军军部和第四师。
我军经10余小时苦战,突出重围,第二军军长王德泰不幸牺牲。年4月至6月,第二军第六师两次进入朝鲜作战,取得了炮台围和普天堡战斗的胜利。至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时,抗联第一路军先后攻克抚松、辉南、金川等十几座城镇,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并在磐石、双阳、柳河、金川、临江等13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游击基地,全军发展到多人,严重地威胁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在此期间,占东和北满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有很大发展。年2月,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抗联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宋一夫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师。此后,第五军以少数部队在宁安地区坚持斗争,主力向穆棱、密山、依兰方向发展,在中东铁路沿线多次袭走敌人军用列车,并进行了上马莲河、黑老婆沟等战斗。
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成立,宋一夫任书记。同月,第五军协同兄弟部队攻克了依兰县城,毙伤俘日伪军40余人。接着,以一部在勃利、依兰、方正地区和中东铁路沿线活动,一部向桦川、同江地区发展,开辟新区。在我军连续胜利的形势下,驻三道河子的伪森林警察大队余人哗变,改编为第五军警卫旅,后扩编为第三师。至7月,全军发展到0人。
年1月4日,抗联第四军协同第三军和李华堂部,在方正县境内的猪蹄河附近设伏,毙伤日伪军80多人,截获辎重大车91辆,战马余匹。随后又与第三军协同袭击了石头河子,毙伤敌人70余名。3月,李延禄调往关内工作,由李延平继任军长。此后,第四军同兄弟部队一起,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讨伐”,部队扩编为4个师,约0余人。
年11月,第四军第二师在饶河地区扩编为抗联第七军,陈荣久任军长,辖3个师,共余人。年1月,第七军一部在饶河县小南河附近被敌包围,陈荣久在突围时不幸牺牲。战后,李学福继任军长。第七军分批转移到同江、富锦地区,成功地袭击了林子大中、富士宫等处敌据点。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第七军发展到约人。
年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为抗联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师,共约0人。不久,夏云杰在战斗中不幸牺牲,由戴洪滨继任军长。这时,日伪军0人对我第六军举行“讨伐”。我第六军为争取主动,以师为单位,向外线转移,军部留在汤原地区坚持斗争。各师在转移中,冲破了敌军的堵截取得了火龙沟、夹信子和三道乌隆等战斗的胜利。年3月,坚持汤原地区斗争的部队,夜袭汤原县城,俘伪副县长以下数十人。
4月,第六军军部突围到达桦川、富锦一带,同第一师会合,继续坚持斗争。年春、夏,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由汤旺河地区出发,开辟了木兰之蒙古山游击区。同年8月,改编为抗联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辖7个师,不久扩编为10个师,共余人。
9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冯仲云任省委书记。11月,第三军军部为打破日伪军“讨伐”,率一部兵力向铁力、海伦、龙门远征。敌军发现我军意图后,立即调集重兵追堵。赵尚志在铁力地区布置工作后,又率部向逊河方向前进。途中进行了冰子、龙门等战斗,歼灭日伪军余人,自己也遭受很大损失,到达逊河地区时,只剩下余人。
接着,在逊河附近又遭敌突然袭击,损失过半,余部返回汤原地区。在此期间,第三军其余部队在汤原、依兰、方正、宝清、富锦地区积极活动,取得了太平沟金矿、马连站、嘉葫河金矿等战斗的胜利,攻克了萝北、佛山等县城,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军主力的远征作战。
除了我党直接组织领导的以上7个军以外,还有一些抗日武装,在我党的团结争取下,先后加入抗日联军的战斗序列。原依兰县土龙山民众自卫军改编为抗联第八军,谢文东任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吉林自卫军残部改编为抗联第九军,李华堂任军长,李熙山任政治部主任,东北反满抗日义勇军改编为抗联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
另有勃利县驼腰子金矿工人反日义勇军改编为抗联独立师,祎祁致中任师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到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0个军、1个独立师,共2万余人。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