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蛙公主”谷爱凌,无疑是这届冬奥会最闪亮的明星。
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以“左转两周偏轴转体抓板”的高难度动作,拿到了全场最高分。
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的比赛。
谷爱凌没有遵循妈妈和教练保银牌的策略,尝试了在训练中都没有成功的动作。
谷爱凌用最极致的方式,为中国赢下了历史上,第一枚女子雪上运动金牌。
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热搜和报道,让大家全面地认识了这个转为中国国籍的女孩。
谷爱凌的故事如童话一般。
不管是家庭背景、运动天赋、学习经历,还是颜值和运气,都完美到无懈可击,引得我们羡慕不已。
甚至有人在知乎上发问:
在了解谷爱凌的家世、天赋、样貌、性格、成绩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该如何排解这种情绪?
围绕着谷爱凌,人们讨论起了阶层、内卷、教育、贫富差距,也讨论的足够多。
今天我想聊一下另一个不那么耀眼金牌得主——范可新。
02
短道速滑混合米接力赛,在为中国摘得首金后,29岁的范可新在领奖台上几度哽咽。
作为冬奥会的三朝元老,这大概是范可新最后一届冬奥会。
面对镜头,她说:
“这枚金牌,我等太久了”。
“大家每天下冰时,嗓子里都带着血”。
随后一段11年前的央视采访,揭开了她流泪的原因。
范可新出生在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父母给她取名“可新”,祈愿着好运和希望。
她刚上小学时,家里做生意赔了钱,父母把哥哥留在老家,带着她来七台河投靠亲戚。
一家三口身上仅有块钱,几经辗转,找到了一处栖身之所——一间仅有6㎡铁皮房,租金元。
为了生计,范爸爸给人修鞋配钥匙。一家人吃住、修鞋都挤在狭小的铁皮房里。
除夕夜,小可新想吃饺子,可寒冬里并无修鞋生意,家里没钱。
最后,好心的邻居端来饺子,小可新吃的狼吞虎咽,范爸爸失声落泪,“太难了,对不住孩子!”
小可新看到爸爸哭了,慌着说,“爸爸,你别哭!我以后再也不要饺子了……”
虽然家里条件差,但父母对小可新的爱却并不少,看到别的女孩都学跳舞,也咬牙给她报了名。
可仅仅一周后,小可新怎么也不愿意去学了,妈妈疑惑打听,才知道原来舞蹈班要收元服装费。
这元在小可新眼里是天价,她告诉妈妈,自己不喜欢跳舞,不学了。
后来,小可新在体育场,碰到了短道速滑教练马庆忠正带着队员们训练。
马教练让可新也跟着跑跑跳跳,发现她的身体条件很不错,就想收下这个孩子。
她认真地问教练:“那学费要多少钱?”
马教练笑着说:“你要是刻苦训练,我就不收钱!”
一听说不要钱,可新的小脸立刻亮了,“我特能吃苦!保证好好练!”
于是,9岁的范可新开始接受专业滑冰训练。
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训练,结束后再回家吃早饭上学。
一次母亲在给女儿换衣服时发现,可新的胳膊和腿上全是伤,青一块紫一块,双脚多处磨破皮结了痂,有些地方已经化脓。
“闺女,咱以后别练了,太遭罪了!”母亲忍不住哭了出来。
可新喊着“不!不!我要练!”,立刻钻进被窝,不再让母亲看。
年,10岁的范可新被选拨到省队去训练。
父母犯愁了,因为家里太穷,几乎拿不出像样的衣服。
范可新却让妈妈拿出一条从废品站捡来的裤子,洗净缝补后穿去了哈尔滨冰上基地。
穿着这条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裤子,她获得了全国小学生短道速滑比赛的米、米、技术滑等多项第一!
记者去采访,范父说漏嘴,说出了可新小时候跟着妈妈一起捡废品的经历。
范妈妈赶紧打断丈夫的话,害怕这些会伤害女儿的自尊心。
然而,范可新并没有刻意回避,坦然说到:
“小时候我一条裤子是母亲从垃圾箱里捡的,清洗干净后又重新缝补加工,当外裤穿了好几年。
没有什么不能提的,家里条件就是那样。
那时候瓶子还有纸盒都可以卖钱,回家有一段路,当玩了,废品换了钱攒起来就可以买笔、本子什么的。”
街坊邻居们得知她的难处,为可新凑齐了学习、保险、器具等费用,
年,13岁的范可新终于拥有了一双新冰刀。
她和10多个孩子挤在地下车库,凌晨三点起床,在夜色下训练。
因为训练场地是借用市体校的冰场,白天用不了。
范可新知道,只有不停训练,才能进省队、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不仅能为国争光,还能得到奖金,改善家里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再次和她开了个玩笑。
年,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被寄予厚望的范可新,一无所获。
那段时间,她常感头晕无力,腿使不上劲,但好强的她从没提起,一直咬牙坚持。
到最后她连楼都上不去了,甚至一头栽倒在地。
医院,诊断结果是重度青春期缺铁性贫血,原因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超负荷训练。
爸妈不忍,“孩子,咱不能再练了。”
可新苦苦哀求:“我要滑,我一定要滑!我滑了这么多年,如果半途而废这辈子就完了!
范可新被马教练接到了自己家,配合药疗加食补,终于一天天恢复了……
年,范可新入选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
年仅17岁的她,在年英国谢菲尔德短道速滑世锦赛上,一战成名。
第一次参赛,她就夺得米的冠军,并助力中国队实现了世锦赛该项目的四连冠。
那时候,她才刚入选国家队,不到5个月。
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她以43秒的成绩夺冠。
将个人世锦赛米冠军总数提升到5个,成为短道速滑世锦赛“五冠王”。
虽然在世锦赛所向披靡,但在奥运赛场,范可新一波三折。
14年索契冬奥会,她原本是最有力的金牌争夺者,却因意外摔倒无缘决赛;
18年平昌冬奥会,因犯规被判成绩无效。
终于在北京,29岁的范可新,克服伤病和重压,第三次坚韧地站在了冬奥会赛场。
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个一向坚毅的女子落泪了,她说:
“这一刻,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一刻,她的泪水感动了无数人,那个和父母蜗居在6㎡地下室,连冰刀都买不起的小女孩,终于破茧成蝶,圆梦奥运……
03
同时看到谷爱凌和范可新夺冠后的一些背后的故事,难免感慨。
这个世界,有的人生在金字塔顶,有的人生在尼罗河底。
当然,每一个为梦想、为家庭、为自己努力拼搏并且站在赛场最高领奖台上的人,都值得荣誉、鲜花,和奖金。
谷爱凌的成功源于她家几代人的付出和积累,富有家庭的孩子有机会全面发展,有底气有自信,以玩的心态发展爱好突破自己,松弛自如。
贫民家庭的孩子则需要心致一处,以破釜沉舟的心态去追求一件事情,条件有限自己创造条件,咬紧牙关坚忍不拔。
我很欣赏谷爱凌的自信和轻松,但更佩服范可新的勇敢和坚韧。
在谷爱凌接到无数的品牌代言之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品牌找范可新们代言,贫民子弟走到今天非常非常不容易。
谷爱凌是代表精英家庭的成功,范可新是中国本土教育的成功。
换个角度想,谷爱凌即使没有完成最后一跳的高难度尝试,她的背后依然有显赫的家世和斯坦福的录取通知书。
但范可新呢,她没有退路,只有奋力拼搏,才能为家庭改善生活。
这样的人还有全红婵等中国平民子弟。
她们往往看起来是严肃的,苦涩的,没有光环加持的。
可是造神的狂欢过后,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是大部分平凡人成功路径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