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需求有望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对中国能源行业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说。专家预计,中期内中国能源需求有望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
能源作为基础产品,其产销及进出口变化,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伴随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中国能源需求也出现了显著变化。
长期以来,高能耗产业耗能占中国总能耗的一半左右。2008年,中国的钢铁、水泥、石化、建材、有色等主要高能耗产品增速明显减缓。高耗能产品产量的下降,直接影响能源需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
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增幅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9.57个百分点,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据专家测算,全年一次能源消费约同比增长3.5%。而上一年,这一增速为7.8%。
能源需求增长呈下降趋势,尚未对能源生产造成明显影响。2008年,中国原煤产量约26.2亿吨、原油产量1.89亿吨,增速均高于上年。不过,能源产品进口所受的影响比较明显。据海关统计,全年中国进口原油约1.8亿吨,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根据目前权威机构的分析,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可能继续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增长也将继续减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供需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趋势。
当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从全面建设13亿人的小康社会进程看,中国的能源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张国宝说。
但是,能源偏紧、资源约束也依然是中国一个长期的矛盾。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结构,由化石能源大量消费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都逼迫中国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把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目标。2008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1%,年度降幅首次突破4%。其中,有节能减排措施显效的因素,也有高耗能行业生产下降的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给能源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也带来了供需矛盾的相对缓和,为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重要缓冲期。张国宝在会上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策。在能源领域,中国短时间内集中核准和开工建设一批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包括3个核电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为保障能源长远供应打基础。
短期内,中国的能源需求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从中期时间尺度衡量,中国能源需求可能进入相对中低速增长期,年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到5%以内。周大地此前预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