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战将轶事忆父亲刘贤权在东北剿匪的岁月
TUhjnbcbe - 2025/1/9 3:5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形势突变天随人愿不计得失

跟张闻天扎根牡丹江剿匪

年12月3日,刘贤权随张闻天乘苏军闷罐火车途经牡丹江,因张闻天是负责合江和牡丹江两大区的书记,故安排在牡丹江停留几天,了解一下牡丹江的情况,再赶赴合江(佳木斯)。2月4日刚到牡丹江,冒着30多度严寒,张闻天带上父亲分别连日找军、地领导谈话,晚上一块儿碰情况。之后召开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北满分局关于建立合江、牡丹江根据地的决定,并和地区书记李大章(代政委)、司令员李荆璞商量巩固牡丹江根据地的工作。

12月4日,张闻天同父亲、方强等人又乘上苏军火车去合江,但车到林口站就停住了,原来林口县大队叛变,并占领了勃利县,阻断了去佳木斯市的路。他们在林口停留了几天,无法前行。正左右为难时,牡丹江军区派副主任王希克来,说明牡丹江匪情十分严峻,原军区收编的当地保安团、投降伪军警、土匪、市民、学生组建的12个团,叛变了9个半,叛变人数达人,这九个半团的干部成份大多是保安团、伪军警和土匪,他们背地接受了国民党任命授衔,红皮黑心,听到国民党要打过来,纷纷裹挟部队叛变,公开叫嚣要“打进牡丹江市,活抓李荆璞”,大有攻城之势。故请求张闻天带随行干部先回牡丹江指导工作。张闻天立即和方强、父亲交待工作,打算自己带部分干部返回牡丹江。得知牡丹江有恶仗要打,父亲如点着的干柴,强烈要求随张闻天返回牡丹江,并表示自己熟悉基层作战指挥,在红军和抗战时期负责过民运和统战工作,对扩军和各类统战经验丰富,完全可以协助张闻天做具体工作,如情况急需还可带部队剿匪。父亲的表态让张闻天信心倍增、非常高兴,即刻给上级发报,报告情况和决定:方强带少数干部化装在苏军保护下去合江,张闻天同父亲带多数干部于12月21日返回牡丹江,这就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哪里最危险就冲向那里。

父亲随张闻天返回牡丹江后,立即分头展开安抚军地干部和调查研究、情况汇总工作,几天后,大家对牡丹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一是牡丹江是东北边陲要地,又是铁路公路水路的交通汇聚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处,故党中央、东北局把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重点放在了牡丹江,这个重担现在交到我们肩上;二是牡丹江江河围绕、湖泊点坠、山林密布,故各类大小土匪很多,来去无踪,各朝各代包括日本鬼子也很无耐。目前牡丹江周边匪情可以用“十万火急”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共有大小土匪50余股,又分成四大匪群。有接受国民党委任的“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谢文东,从北面窥伺牡丹江市;有国民党特务匪首王枝林部在东面占山为王;有惯匪出身的“滨绥图佳先遣军”少将司令郑云峰从东南面,和山林伪警岀身的副司令兼旅长马喜山在西南面对牡丹江市形成包围,前锋直逼牡丹江市南面的东京城镇,土匪总人数近三万;三是牡丹江地区土匪力量已十倍于我军,除牡丹江市内和南面宁安县、东京城镇外,其余县镇全被土匪占据。通往市区的铁路、公路遭破坏,军需物资被截夺。尤其军、地中层干部牺牲及被杀害达40多名,军区干部和能守城的部队捉襟见肘,更别说派部队去外线剿匪,当时军、地领导都坚持:固守牡丹江市,待我方力量壮大再去外线作战;四是牡丹江的劳苦人民群众,深受反动政府和黑恶势力、土匪地痞的压迫,他们苦大仇深,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非常拥护,热切期盼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消灭反动政府、清除黑恶势力、彻底剿灭匪患,这给我们打赢剿匪战斗树立了信心。据此,父亲在与张闻天研讨下步工作时,才着急的提岀“我们不能等待上级派部队来,牡丹江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和作战条件,我们要利用起来,迅速扩大队伍,并派进我们带来的干部作骨干,他们中有很多是经历长征和抗战的老同志,经验丰富,扩建的部队经短期教育训练,就可以在剿匪战斗中锻炼成长。我可以先带部分干部到牡丹江市南大门东京城,去做守城4团的整顿和扩建工作。我们必须争取打一、两个好仗,提振一下士气。”张闻天也听的很兴奋,最后两人答成一致:张闻天带多数干部到宁安县去做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扩建新作战部队的工作;父亲到东京城帮建四团,打好剿匪第一仗。根据张闻天让父亲去4团要名正言顺,才便于工作的意见,故由张闻天提名,经地委和军区任命父亲为牡南分区司令兼东京城防司令,4团归父亲亲自指挥。一个原合江军区司令员,现今当城防司令,但父亲心无旁骛,为即将投入的剿匪工作而感到无比兴奋,好像又回到了年首任鲁西军区泰西分区司令,在抗战最艰苦时期带领军民取得抗击日伪军的战斗胜利。

用外线剿匪的胜利

彻底巩固了东京城

年12月30日,父亲和张闻天一同赶往宁安县。天寒地冻,他们几十人挤在一辆卡车上,汽车在冰雪覆盖的公路上行驶,速度很慢,寒风像刀子,父亲穿着又破又薄的棉衣,腿脚冻的已僵硬,但父亲心中有团火,对新的剿匪历程充满期望。

父亲随张闻天到宁安县当天,即应张闻天要求先留下来,协助布署和安排军事工作,重点是用所带干部搭起15团、17团和警卫团的架子,,而后便可以由各团班子分头做动员工人农民、城镇青年、进步学生参军入伍,让部队成份发生根本变化,让各团羽翼丰满。后来,三个团在主力部队未到前巳组建完成,并充实了14团,与调来的主力部队共同担负起剿匪重任。张闻天12月30日下午,即到宁安县当天就展开抓巩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培训干部、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的工作。

年1月4日上午,父亲向张闻天汇报几天来的工作,张闻天很满意。父亲提出下午即赶往东京城,张闻天说:“今天下午休息一下,明天上午走也不迟。”父亲坚持下午就走,他早已等不及了。下午,父亲与张闻天告别,两人握着的手迟迟不舍松开,张闻天嘱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父亲带上警卫员赵轩、杨俊祥和马夫大老陈,坐上马拉爬犁赶往东京城,与前几天先期到达东京城的干部:从延安来的阎玉森(中共七大代表)和邹世怀、罗绍福,晋察冀来的赵搏和来自新四军的王敬之等同志汇合,在父亲领导下为达“知己知彼”迅速展开调查研究。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东京城的正月里,气温更低“哈气成霜、滴水成氷”,老百姓都猫(躲)家里不出门,可父亲偏要出门工作。亏了警卫员赵轩机灵,利用在宁安县停留的短暂时间,买了点更生布当面,原破旧薄棉袄当里,絮上更生棉,又把抗战缴获的旧军毯裁了一下垫上,做了一件厚棉衣,父亲如获至宝,离休后写回忆录时反复提到“可帮了大忙!”

父亲和随行干部汇总调研情况时发现,面对的形势比预期更加严峻。首先,从敌情看,匪首马喜山盘踞在鹿道、马莲河一带,拥有匪众约人,其骨干都是一些极端反动、杀人越货、地痞流氓、无恶不作的惯匪和伪军警等。他们武器精良,富有山林作战经验,特别是单人作战能力。打不赢立即化整为零;有利图即刻又化零为整。不要说出击,就是固守也十分不易。其次,从社情看,东京城刚解放一年,不同于山东老解放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土匪遍布眼线,不仅可随时向匪首提供情报;又四处散布谣言,动摇军心民心。使群众担心抱观望态度。其三,从我情看,要剿匪打胜仗,作为指挥员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坚定、骨干可靠、技术过硬、信心十足的部队,可眼下4团都不具备。东京城这个4团,是日本投降后由土绅、地主为了保家防匪而自发组织起来不足千人的民团,牡丹江军区成立初将其收编为4团,成为共产党的武装,这也促成其扩容达余人,编有4个营,装备重机枪11挺、轻机枪23挺、掷弹筒15个、迫击炮两门、步枪支,武器装备并不差。该团主要差在:自改编以来从未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整顿,对我党我军缺乏了解。官兵又多是当地人,地方色彩浓厚。尤其经特务和土匪的蛊惑宣传,内部思想动搖;民团在组织上本身就很松散,干部骨干大部分来源于旧伪军警和地主武装头头,他们有的企图带队逃跑,有的和特务土匪沟通企图带队叛变。好的方面是绝大多数士兵是穷苦百姓出身,特别是4营全都由朝鲜族同志组成,过去随抗联抗日,政治上拥护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对土匪斗争的中坚力量,这是我们去4团工作的信心底数。

根据分析,父亲决定把下步工作重点放在4团的思想组织建设上,尤其放在主要领导的帮扶教育工作上,为此请示张闻天将闫玉森任命为牡南分区(东京城)政治部主任,协助父亲工作;邹四怀任4团政治委员;王敬之任副团长;罗绍福任参谋长。父亲同他们一起开始了对4团的全面整顿。

父亲由于在抗战时期长期跟随肖华做统战和民运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在年任泰西分区司令时由于在统战中做伪军上层工作出色,伪军上层成为黑皮红心的人,在年山东日伪军五虎门大扫荡大包围中,他率领军地机关和部队通过当地伪军头目提供的通道顺利跳出包围圈,之后派交通员引导师陈光代师长率领的军事机关和部队也跳出了包围圈。父亲这次到4团就把工作的突破口选在团长陈恩普身上。首先,打亲情牌,父亲了解到陈恩普是孝子,就主动探望其老母亲,通过老母亲与陈恩普沟通感情。其次,打友情牌,父亲了解到当地高级小学校长邱成义和陈恩普私交很深,邱校长在当地威伩很高,父亲便通过邱校长做陈恩普的工作。再次,老将出马,自己亲自与陈恩普敞开心扉交谈,彻底打消了陈团长的戒备心。陈说:自己过去参加过东北抗眹,后来队伍打散回家,为生存当过伪警察,但没做过伤天害理的坏事。日本投降后,他拒绝和国民党联系,因此与土匪结仇。他原以为父亲来是监视他们的,现在看到父亲如此推心置腹交谈,彻底打消了顾虑。陈恩普此后不仅对共产党从组织上接受,同时做到了从政治上坚决拥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随行的同志工作都很顺利,成效显著。部队思想觉悟提高;基层营连干部得到更新;组织纪律性加强。正在4团发生翻天覆地进步时,却发生了一次危险事件:这就是该团2营刁营长,此人早已接受了国民党的委任状“东北先遣军第4团上校团长”,并长期潜伏在4团等候时机,自从父亲到4团后形势越来越好,刁要孤注一掷,纠集了三个气味相投的人,准备刺杀父亲。平时军区指挥机关设在中学的二层楼房内,晚上除回家的干部,只有父亲和两名机关干部,加上警卫排长赵轩、警卫员杨俊祥和马夫大老陈。1月20日深夜,刁营长带3个同谋叛徒悄悄摸到楼下偷袭,可父亲警惕性很高,让6人两人一组,轮流上岗,发现了刁的行动,故刁一伙未得逞。事后上报张闻天,批准公开审判枪决,严厉镇压也震动了4团个别图谋不轨的家伙。此事件前后还发生了营教导员李成根同志被叛徒杀害的事件。我前年“八.一”写了一篇“侦察英雄杨子荣的老指导员一一刘成斋的传奇故事”,讲的就是刘成斋被派到投城的民团当营教导员,后民团反叛枪杀了我们派去的20多个干部,刘成斋从头到脚中13枪,后抢救生还,刘成斋年任38军副军长。这就是我们党的干部为人民利益、为解放全中国,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生命的见证。

1月中旬到下旬,马喜山匪帮开始多次试探性攻城,4团上下磨拳擦掌、纷纷请战,父亲向陈恩普交待,不要急于出击,要给匪徒造成我们不敢出战的错觉,要岀战就必须取胜。果然1月22日,马匪主力对我4团外围上下马莲河阵地发起猛攻,父亲意识到如这次顶住敌攻击,必然引敌倾巢而动,因此要求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战斗在一线,正是党员干部的英勇机智、模范带头,4团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迫使马匪撤回鹿道老剿,但我党派到4团的政委邹世环不幸光荣牺牲,年仅30岁。叛徒对父亲的刺杀和政委邹世环的牺牲,震惊和教育了陈恩普,他对父亲说:“你们这些老党员、老干部都是外地人,可为了我们抛头颅撒热血,你们的事迹和业绩让我看清了,把部队交给你们指挥才能打胜仗,人民才有希望!”

马匪被打退之后,父亲加紧了对4团的战前动员、补充兵力、强化训练,给4团这把燃烧的干柴再添一把火。1月26日,父亲得到可靠情报,受郑云峰匪首首肯,以马喜山部为主,郑云峰辅助,合兵余人将大举进攻东京城,这是牡丹江军区民团叛变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两股土匪合力,对牡丹江中心区的进攻。父亲乐见敌骄傲嚣张气焰,决定要抓住战机,亲自率领部队,打好决胜仗。同时,选择敌行进必经之有利地形,采用两面夹击、前后堵截的战术,歼敌于运动之中,通过此战重创马匪,扭转牡丹江剿匪的被动局面。决心下定之后,父亲向部队作了战前动员,并带领连以上干部到马莲河勘察地形,现场对进攻路线和兵力使用做了部署,确定:以主力两个营埋伏在两侧担任主攻;以一个营在敌退路上设伏;另一个营做预备队。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深夜,部队悄悄地出发了,在父亲亲自指挥下于拂晓前在马莲河一线完成了部署。之后的战斗在《牡丹江党史资料一一第四辑》之《匪首马喜山落败实录》中有记载:“年1月27日,马喜山奉郑云峰之命,率部由商道老巢岀发,妄图攻占东京城,实现在东京城过旧历年(春节)的梦想。马匪的行动方案是,正面(南面)由1、2团和郑云峰的守卫营担任主攻,西南是白荣祥匪队,3团在东京城东南的苇子沟埋伏断我军后路。驻东京城的我军4团得知消息后,刘贤权立即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把部队提前埋伏在大荒地与上马莲河两边的残房框子里,利用房框作掩体等待敌人。当匪军刚一接近我有效射程,刘贤权一声令下,早已按捺不住的4团,像一双钢铁拳头狠狠地朝土匪砸去。我军的各种火力一齐射向敌人,打得敌人包头鼠窜。马喜山指挥残败土匪发起几次反攻,但都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战斗进行3个多小时,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战斗大获全胜,消灭匪军余人,俘敌余人,当逃跑的土匪撞进父亲巧妙布署的埋伏中,又死伤百余人。战后清点缴获各类轻重武器0多件。土匪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马匪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其它匪首也受到震慑。父亲和随行战友们,只用23天,用流血牺牲换来和实现了大家的共识:“我们到东京城,一定要打一个大胜仗!提振政府、军队剿匪的信心,提振人民群众对党和军队的信任。”这一战后,由于新组建的3个团已形成战斗力,又调来两个主力团,从此拉开了我军大规模进剿平叛土匪的帷幕,战略上也由消极防御转为积极进攻。

当4团胜利后,原4团副官坦诚地对父亲说:“你们刚来时我们信不过你们,觉得你们来和过去一样,打个水漂就走了。没想到你们真心进来、真有办法、真抓实干、真不怕死,现在我算彻底服气了。”胜利的捷报传进东京城后,群众欢心鼓舞、敲锣打鼓、奏乐放鞭庆贺,夹道欢迊4团胜利凯旋。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邱成义校长的儿子邱继先也光荣参军,4团迅速扩大到多人,成为今后剿匪的主力。团长陈恩普成长为优秀军事干部,4团还向主力部队输送多名骨干,很多人在随后解放战争中荣立战功。

(未完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将轶事忆父亲刘贤权在东北剿匪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