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为博物馆
博物馆的英文名叫做“museum”,是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争所带来的的不仅是权力的征服与领土的扩张,还有收集掠夺而来的无数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少时师从亚里士多德的亚历山大将这些物品交给了自己的老师,用以教育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大帝征战
亚历山大病逝以后,马其顿王国失去统治者,逐渐分崩离析,其部下托勒密于亚历山大港建都,成立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创建了“缪斯神庙”,用以存放收藏继承自亚历山大的、和自己多年征战收集来的艺术珍品。除了保存陈列的作用之外,缪斯神庙还设立了研究室,供学者们进行相关学习研究,这即是博物馆的最初形态。缪斯神庙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战争的颠沛流离致使博物馆一度背离了古希腊人文化传播、知识教育的初衷,成为王公贵族的私人所有物。直至公元17世纪,公共博物馆与私人博物馆的相继出现,现代博物馆才开始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模样雏形。《汉书·楚元王传赞》中说:“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中文释义中,“博物”意为通晓众物,见多识广。今天的博物馆以文化教育机构的形式存在,收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其主要目的也重新回归初心,回到学习和教育的本质。02
文化共情
我们反复思考,人们进入博物馆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而博物馆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兴趣?去年年底的时候,《国家宝藏》第三季开播,首期刷屏的不是惊艳世人的文物珍品,也不是重磅加盟的各位明星爱豆,而是被网络上称为“不多读几本书都不好意思看这部综艺”的神级文案。伴随着张国立老师稳重的主持风格,那些字句铿锵有力,直入人心,一度成为各类营销号的流量挚爱。来,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开篇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或许回望祖先们走过的历程、留下的创造、挥洒的情感、坚守的风骨,更能让我们体认,中华民族究竟曾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又究竟该为后世子孙留下些什么?
在介绍第一期的主角,“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的故宫时说:
今天当我们再次登上故宫午门城楼,明代廷杖背后的浩然正气,中轴线测绘洗练的铮铮风骨,犹在眼前。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亦当尽已一技之长,使中华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
当张国立老师问:我们是一档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全场一起回答“上下五千年”的那一刻,民族自豪感是从心底生出来的。
先辈的故事于我们而言是陌生的,未曾亲身经历,也未曾亲眼见证,但记忆就如同基因一样,融于骨血,世代传承。阅读文字、聆听音乐,亦或是与文物面对面,它们不会说话,也没有生命,可泛*的时光历历在目,从未消亡。苏州博物馆有一株余年的紫藤花,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徵明先生亲手所植,每年紫藤结种的时候,苏博的工作人员都会收集种子对外出售。多年以来,这些种子跨越山海,在江南以外的土地扎根生长,枝繁花茂。这是一种文化的共情,也是我们所理解的,博物馆除了固有的知识教育体系之外,应当具有的精神意义。譬如我们做沉香博物馆,相较于其他性质的博物馆来说,香气显得更加虚无缥缈,它没有实体,个人感受也很私有,难以用言语去描述,博物馆能呈现出来的也不过是各种形式的载体。如果要说我们能提供什么,无疑就是情绪。香料香方背后的历史溯源、创造它的人物故事、大海上往来无计的贸易船只、街坊里热闹熙攘的沉檀铺子……香气除了美好感官体验之外,最想传递与你的,是信息与情感,是那些曾经鲜活的人和事。03
回望历史,守正创新
首都博物馆“回望历史,守正创新”的主题,其实不仅仅适用于疫情之下,也是博物馆整体发展中的必要走向。历史是我们的来路,是积淀,是基础,守正创新则是地基之上的建筑。何为守正创新?我想我们的博物馆已经在路上了。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3集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随即在b站上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同年获得“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趁着热度又推出了同名大电影。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纪录片的严肃工整,《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有说明书式的专业知识讲解,而是显得有些温暖小调:院子里的树要好好照顾,宫里溜达的猫要按时饲喂,在匠人的世界里,这些散碎的生活细节,和桌上那件亟待修复的文物一样重要。再后来,各种文博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基于博物馆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化知识类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各平台、地方电视台推出的《登场了!敦煌》、《了不起的长城》、《遇见天坛》等等。节目的好坏我们在这里不做任何评价,但有一点是可以被肯定的,即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节目或多或少都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借用流量明星的吸引力也好,采用创新创意的现代综艺方式也好,我们能看到一些好事正在发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