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日讯(记者王春颖)中部战区陆*某师“松骨峰特功连”的前身是著名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原型部队。通讯里写的13名烈士,后来证实有2名没有牺牲。井玉琢就是其中之一。
井玉琢生于年,原籍辽宁省凤城县。解放前家境贫寒,9岁就开始要饭,后来给地主放猪放牛。从16岁起给地主扛活。20岁那年随全家逃荒到勃利县七台河屯。年初,他响应*的号召,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在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和广西剿匪中,立功11次。年参加 ,在著名的松骨峰战役中,井玉琢所在连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完成了阻击美*的战斗任务,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这个连荣立集体特等功,被中国人民 总部授予攻守兼备英雄连的称号。井玉琢身负重伤后获救,成为极少数幸存者之一,是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称颂的13位烈士之一。年,井玉琢复员回乡。40年来,井玉琢从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立功的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9次被评为县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中共七台河市委授予井玉琢优秀共产*员的称号。
井玉琢伤愈后放弃国家终生供养的机会,毅然回乡务农。他是二等乙级残疾,按*府规定,是可以由国家养起来的。年春天,他伤愈后,*府本来已经把他转到家乡附近一所荣*学校,终生供养。而井玉琢却坚决要求回乡务农,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校领导劝他说:“你伤成这样,怎么劳动啊?还是留在校吧?”井玉琢说:“只要我能动,就不能坐吃国家的。”他怕领导不放心,特意写了一份决心书:“自己是一个革命*人,决不向困难低头,决不给*府找麻烦,回农村自己劳动,而且在生产中争当模范,为祖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为人人都有美满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这份写得歪歪扭扭但字字闪光的决心书,至今保留在他的档案中。
回乡后,井玉琢开始了艰难的恢复劳动技能的锻炼。一握锄把,手背上刚长好的皮就崩开了,鲜血把锄把都染红了。妻子心疼地说:“你快别受这份罪了,我就是要饭吃,也能养活你!”井玉琢笑着说:“我这人是蹲过‘八卦炉’的,火烧都不怕,破点皮算什么?”他继续坚持练,手背上的皮一次次崩开,又一次次愈合。慢慢地,双手居然能伸握自如,能干各种农活了。他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多次被评为县、乡的劳动模范。
农村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井玉琢先后被乡亲们推举为生产队长、生产大队长。管过基建、管过油坊,样样工作拿得起,放得下,“废人”成了能人。
井玉琢当保管员期间,经手的油粮多达十万斤,可他没沾过一滴油,一粒粮。
初级社时期,井玉琢被选为*支部副书记。当时的第一生产队领导薄弱,生产落后,连年靠吃救济粮生活。*支部派井玉琢兼一队队长,兼职一年后,井玉琢又主动提出辞去副书记职务,以便集中精力抓好一队的工作。他出工走在前,收工走在后,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队社员的积极性。经过两年努力,一队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不但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还开始向国家交售余粮。
井玉琢有6个儿女,上有老,下有小,10口之家,看病、穿衣、零花钱,全靠1年元的残疾金,生活相当困难。但他从没找*府要过照顾。“三年困难”时期,老伴和孩子因吃代食品,大便干燥憋得难受,好心的亲友看着不落忍,劝他从油坊少拿点油给老伴和孩子润润肠,井玉琢说:“现在大伙都困难,我管油就往家拿油,别人怎么办!”他当保管员期间,经手的油粮多达十万斤,可他没沾过一滴油,一粒粮。
井玉琢回“娘家”时,部队领导告诉他准备为他请功。他说:“40年前的事还提它干啥!真正有功的是牺牲在战场的战友,给我请功,那些牺牲了的怎么办?”
年9月,著名作家魏巍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他,称赞他“永远是最可爱的人”。年12月28日,《解放*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俺是*里的人》的长篇通讯,详细报道了井玉琢的事迹,全国许多报刊也相继做了报道。年被评为黑龙江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龙江英才”。